1. <button id="bmsxt"></button>

        <dd id="bmsxt"><track id="bmsxt"></track></dd>

      2. 第七十四集團軍某旅加速推進戰斗力生成
        解放軍報

        第七十四集團軍某旅加速推進戰斗力生成——

        新裝備列裝一周即奔赴演訓場

        初夏時節,在第74集團軍某旅駐地火車站,一列載著新型防空武器裝備的軍列緩緩停下。一周后,這些新裝備就要直接開赴野外駐訓場,接受高強度訓練的檢驗。

        新裝備剛列裝就上陣,官兵來得及學習實操方法嗎?

        該旅官兵用行動作答。接收新裝備現場,某導彈營營長緱川川率先跳上火車貨運平板,用對講機下達接收指令。在現場人員指揮下,駕駛員操作新裝備緩緩駛出平板,接收全程平穩流暢。

        “未來戰爭是以快制勝!”據該旅領導介紹,某導彈營新裝備列裝比原定計劃晚了2個月。列裝時間推遲了,戰斗力建設卻耽誤不得。該旅黨委下定決心:新裝備訓練不能等,事關打仗的事不能拖。要盤活一切有效資源,創造條件讓官兵早一步了解新裝備情況、學習操作技能。

        于是,該導彈營和旅作訓科提前著手梳理接裝指導手冊,將新裝備相關原理知識、技術資料制作成口袋書、簡易圖下發官兵。與此同時,他們主動聯系已配發同一型號裝備的單位,上門求教并展開專攻精練,逐崗位逐課目考核,確保新裝備一列裝就能初步形成作戰能力。

        官兵吊裝導彈。吳雨濛攝

        在此基礎上,該導彈營積極開展自主抓訓,一方面聯系廠家收集資料,一方面自制“訓練模擬面板”,編寫圖文學習資料200余份,依托兄弟單位建立新裝備訓練教案庫、訓法數據庫。官兵直言:“雖然新裝備來得晚,但大家對它的‘脾性’早已摸得透徹。”

        新裝備列裝一周即奔赴演訓場,給訓練保障帶來挑戰。為讓新裝備盡快形成戰斗力,該旅將人才、經費等資源向該導彈營傾斜。旅領導深入一線督訓組訓,專題梳理解決新裝備訓練難題。他們通過“新老同臺、混編幫帶、融合轉化”的方式,盡可能縮短新裝備與戰場的“磨合期”,加速推進新裝備戰斗力生成。

        數月潛心摸索,一朝沙場“亮劍”。

        “發現多方向、多批次‘敵’機朝我陣地襲來!”近日,一場實裝對抗演練在某靶場打響。頃刻間,導彈上架、雷達飛轉,兩個火力單元相互支撐,隨時迎擊“敵機”……

        演練結束,該導彈營營部帳篷里一場復盤檢討正在進行。“建議雷達開機時間縮短,加強裝備偽裝防護”“夜間轉移陣地,建議以連為單位轉移以防受阻”……在官兵的深入研討中,多項新戰法訓法新鮮“出爐”。

        短 評

        事關打仗的事不能等

        ■陳小菁

        “寧輸數子,勿失一先。”這是圍棋之道。在未來戰場上也有這樣一種勝利之道,那就是以快制勝。

        所謂“快”,表面上看是敵我雙方“競速”的對抗,實則是前期準備效率的比拼,更是戰斗力生成能力的博弈。

        事關打仗的事不能等。古今中外戰場上,沒有哪支軍隊會給對手留下充足的準備時間。誰在戰斗力提升上先于對手,戰斗力水平上強于對手,誰就能在戰爭中贏得先機、取得制勝之機。

        新裝備戰斗力生成不能等,也等不起。推進新裝備戰斗力生成,需要每名官兵勤學苦練、專攻精練,早日練就“人劍合一”的實戰本領。

         
         
        網站首頁  |  關于我們  |  聯系我們  |  廣告服務  |  版權隱私  |  友情鏈接  |  站點導航